由謝德炬導演執導的兒童電影《點點星光》獲得了2020年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5年後,由電影改編的同名小說于近期出版。相較于電影而言,這部小說不僅賦予了讀者更大的想象空間,更在蒙太奇的敘事畫面中層層推進,完成了教師、學生、家長、社會等不同層面的成長敘事與倫理反思。
這部小說的敘事主線仍然按照電影《點點星光》的故事主線展開,一對雙胞胎爲了得到新的運動鞋而加入了學校跳繩隊,從開始的挫折到後來的熱愛,從最初的格格不入到後來的遊刃有余,跳繩隊用老師的青春和孩子們的汗水共同譜寫了一曲冠軍之歌。杜老師受體育教育經費的限制,不得已放棄了組建籃球隊的想法,繼而改爲跳繩隊。他外表嚴格、內心細膩,起初也並未想到這群跳繩隊的孩子能走多遠,卻依然在他們身上傾注了全部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他既需要與孩子們貪玩的天性鬥爭,又需要與家長們對體育課的偏見對抗,最終用9年時間培養出33名世界冠軍,打破10余項世界紀錄,爲這群孩子開啓了人生新的篇章。
在這部小說中,優秀的老師、刻苦的學生,挫折、磨難與最後的成功都顯而易見,容易被忽視的恰恰是敘事中最重要的教育根基,即孩子們的家庭生活與家庭關系。《顔氏家訓》《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治家經驗流傳至今,充分說明家庭是個人成長的依托。沒有家庭的精神培育和托舉,很難有個人的蓬勃發展,更遑論對社會的貢獻。
小說中不乏出身貧寒、早熟懂事的孩子:隊長方小琴隨父母從外省定居到七星村靠屠宰爲生,父母忙于生計,又受到重男輕女傳統觀念影響,直到被動地去觀看方小琴的出國比賽直播時,才驚訝地發現“女兒竟然跳得這麽好!”;跳繩隊裏最出色的任宇翔則沈陷于另一種家庭困境中,父親好高骛遠,夢想一夜暴富,染上賭博惡習,母親忍痛出走;至于雙胞胎江河、江海則是農村留守兒童的代表,父母長期外出務工,無暇關愛、陪伴兄弟倆的成長。
在《點點星光》的敘事中,跳繩隊的孩子們雖然拿到了出國參加比賽的機會,但大部分家庭都無力承擔參賽的費用。在父母的眼裏,較之讀書,參加體育比賽對現實生活的“功用”顯得更爲“虛無缥缈”。從這個角度來看,教育觀念的革新依舊任重道遠。
血脈親情是最直接、最天然的聯系。正如雙胞胎兄弟江海、江河在爺爺癱瘓在床之後,發自內心地照顧老人,用兩副弱小的肩膀扛起一個在風雨中飄搖的家庭。在讀者感動于這種親情關系的同時,也需要看到任宇翔、方小琴在家庭關系中的窘況。如何幫助這些孩子走出困境,重燃生活的信心?包括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會不會在某種不自知的情況下阻礙了孩子未來發展的可能性?這些問題都值得深思。
一本優秀的小說絕不只關注故事的趣味,而是會把故事從趣味推向現實層面的思考。《點點星光》正是一部這樣的好作品,它從真實的體驗中重新審視“家庭”這一社會細胞的責任與缺陷,進而用審美的觀照超越現實,使這個勵志主題的故事有了反思和升華的藝術魅力。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産業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