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以下簡稱“大灣區藝術節”)在灣區人民的熱切期待中如約而至。在未來的一個月中,超100場精品演出、19場藝術展覽、150余場公益演出及系列藝術講堂,將會把大灣區11城彙成藝術的海洋。
拾級而上,韶光永熠。大灣區藝術節攜嶺南曆史風韻,乘人文灣區建設的東風,逐漸走進民衆的內心,成爲萬衆期待的年度視聽盛宴;它逐漸走向舞台的中央,成爲融通三地文脈、促進民心相通、連通世界和展示大灣區城市形象的嶄新名片,也讓人看到了一個與城市文化和鳴共生的理想的藝術節模樣。
本屆藝術節的節目安排,意在滿足民衆對文藝作品的不同需要,進而提供口味多元、精彩紛呈又經濟實惠的“藝術大餐”。從立足傳統文脈的角度來看,梅派經典《霸王別姬》和程派名作《鎖麟囊》等傳統經典劇目在“家門口”精彩呈現,爲傳統藝術煥新傳承提供了廣闊的舞台,開啓了傳統與現代對話的藝術窗口;從國內文藝交流融合的角度來看,中國歌劇舞劇院巅峰之作《孔子》、中國國家話劇院經典話劇《四世同堂》等深受人民群衆喜愛的舞台藝術作品,在大灣區藝術節的集中展示,爲大灣區民衆展現了國內舞台藝術創作創新的最高水平;從國際藝術對話的角度來看,大灣區藝術節成爲國際名劇名團來華首演的最佳選擇之一。希臘國家歌劇院以150多人的超豪華陣容爲國內觀衆首次演繹經典歌劇《茶花女》,俄羅斯瓦赫坦戈夫劇院作爲俄羅斯國寶級藝術院團,首次來到深圳並帶來經典戲劇作品《葉甫蓋尼·奧涅金》和《萬尼亞舅舅》。這些劇目的演出,爲大灣區民衆提供了和世界頂尖藝術直接對話的寶貴機遇。
在呈現高水平劇目的同時,本屆大灣區藝術節力爭讓文藝作品可感可觸,更加貼近生活、貼近民衆。在票價的制定上,每個入選劇目提供針對特定人群的免費票和不少于可售票的10%的低價票,部分演出低價惠民票比例超50%,票價最低至30元。在組織形式上,鼓勵和支持專業文藝院團和部分參演團體走進商圈、廣場、公園、景區等開展即興快閃等戶外演藝活動,舉辦藝術家進校園活動,以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讓老百姓享受到高品質的文化産品,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縷清音,盡展嶺南風韻。本屆大灣區藝術節還迎來了本土文藝精品的集中呈現。舞劇《詠春》、粵劇《紅頭巾》《最是女兒香》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本土作品閃耀大灣區舞台。這些作品傳達的不僅是嶺南文化在本土生生不息地繁衍,更是以國際化的藝術語言講述灣區故事,展現蓬勃活力。以藝爲媒,以美爲介,通過大灣區藝術節,嶺南文化正以更多元、更包容、更開放的姿態面向未來、面向世界昂首發聲,自信表達。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産業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