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院內子網站 > 詳細內容

《新經濟》雜志簡介

  《新經濟》雜志是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的經濟類學術月刊,前身爲《港澳經濟》,創刊于1980年,國內外公開發行。《港澳經濟》由我國港澳經濟研究的開拓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港澳經濟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古念良創辦,于光遠、王啓人、王珏、厲以甯、莊世平、劉國光、劉鴻儒、陳達明、季崇威、高尚全、陶大镛、蕭灼基、董輔礽等領導和專家擔任顧問並爲雜志撰稿,是國內較早的經濟學核心期刊之一,在服務港澳回歸、“一國兩制”事業發展、中國市場經濟改革上曾發揮了重要作用,獲得權威的學術地位。2000年,《港澳經濟》更名爲《新經濟》,改成綜合類財經期刊。《新經濟》是中國知網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維普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博看網全文收錄期刊、超星網全文收錄期刊、龍源網全文收錄期刊。雜志連續多次被評選爲“廣東省優秀期刊”。

  2022年10月,《新經濟》恢複專業學術期刊定位,開始試改版。2023年10月,《新經濟》正式改版。正式改版意味著新的遠航。改版後的《新經濟》赓續《港澳經濟》“服務國之大者,敢領風氣之先”的精神基因,力爭擔負起新理念的發現者、新領域的探索者、新範式的先行者、新銳作者的發掘者的角色,緊貼重大戰略,致力思想啓迪,深耕交叉前沿,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産業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開放經濟、海洋經濟、區域經濟、鄉村振興、經濟社會學等特色專欄。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學術界同仁和社會各界的指導幫助下,《新經濟》定能破繭成蝶,成爲展示經濟及相關領域和學科高水准研究成果的高端平台,成爲兼容各方思想爭鳴、激起創新源泉湧流的溫馨學術園地,成爲獨具風格的知名高品質學術期刊!

《新經濟》正式改版首期封面     《新經濟》2024年第一期封面


社長寄語

  在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之际,《新經濟》再次逐梦起航,全力向知名高品质学术期刊的目标大踏步迈进。这既是对其前身《港澳经济》基因和荣光的赓续,更是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时代使命的担当。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和学术使命感,将打造高水平学术期(集)刊矩阵作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地”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新經濟》向一流学术名刊改版升级。院党组书记郭跃文不仅为杂志改版细细把脉定向,还亲自撰文,将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深入思考作为正式改版首期的开卷之作,为新的《新經濟》奠定高水平理论品质和高水准学术品味的基调。院党组副书记、院长王廷惠以及院党组其他成员、全院同事,都对改版工作给予了宝贵的指导和帮助。
  改版得到了业界同仁的鼎力支持。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教授特意为《新經濟》改版撰写《卷首语》,提出真切的期望。广州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邓宏图教授为本刊发展积极谋划,精心组织本期专稿。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贾海薇教授也给予了热心支持。清华大学荣休教授、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陈争平专门为本期撰写《晚清“开眼看世界”与早期现代化发展》一文,为我们剖析百年前的“新经济”。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中山大学教授黄冬娅,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教授、南开大学房地产法与破产法研究中心主任陈耀东教授、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陈福平教授、暨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王鹏教授等名家以及诸多新锐,积极赐稿,赋予《新經濟》别具一格的思想魅力和学术风采。
  改版后的《新經濟》,志惟宏远。面对百年变局,《新經濟》如何踏准时代的鼓点,以自己的风貌特色更好地解释中国、回答时代?我们坚持以思想性为魂,将思想先于技术,力求在思想洞见上见“新”;坚持以理论性为核,对理论分析给予更为充分的关照,力求在理论辨析上见“新”;坚持以自主性为要,倡导在与世界对话的基础上探索更能解释中国的理论、概念、话语、方法,力求在话语范式上见“新”;坚持以时代性为基,注重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突出前沿,突出学科跨界交叉,力求在视野领域上见“新”。
  《新經濟》改版后,路必更艰。我们坚信,道虽长,行必至。在此,谨向一直以来支持我们的作者读者和社会各界致以诚挚的谢意!我们期盼,各位名家大家,将更多更好的学术高见分享于此,共同见证和推进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各位新人新锐,将更高水平更为精彩的研究成果展现于此,和《新經濟》共同成长!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广东新经济杂志社社长 李宜航
 2023年10月


投稿指南


  《新經濟》杂志是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经济类学术月刊,系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月刊,大16开。现将有关规范说明如下:

  一、本刊的投稿信箱爲skyxjj@gd.gov.cn,歡迎作者使用電子郵件與我們聯系。在收到稿件後的20個工作日內,我們會通過電子郵件或者電話與您聯系,請保持聯系方式暢通。

  二、參考文獻和注釋均放置于當頁下(腳注)。注釋序號用①,②……標識,每頁單獨排序。正文中的注釋序號統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時候也可能是詞或詞組)或段落的標點符號之後。請作者投稿遵照以下標注格式。

  1.專著、論文集、報告的標注順序按責任者、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標識。責任方式爲著時,“著”可省略,其他責任方式(如編、譯等)不可省略。如:李星:《美國經濟周期對中國經濟周期的影響》,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162-166頁。外國譯作需標注原作者國籍及譯者名稱,如:[美]喬治·羅森著,黃沛一譯:《公共衛生史》,南京:譯林出版社,2021年,第329頁。

  2.期刊文章的標注順序按責任者(作者)、文獻題名、刊名、年期。如:張莉、年永威、劉京軍:《土地市場波動與地方債——以城投債爲例》,《經濟學(季刊)》2018年第3期。

  3.報紙文章的標注順序按責任者(作者)、文獻題名、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如:李大倫:《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光明日報》1998年12月27日,第3版。
  4.外文文献的标注顺序原则上应以该文种通行的引证标注为准。征引英文析出文献,文献题名用正体标引号,书刊名用斜体标识。如:Deyong R., Torna G. “Nontraditional banking activities and bank failures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13,22(22):397-421.

  5.網絡首發文獻或新聞的標注順序按責任者、文獻題名/新聞標題、網站中文名、發布日期、網站鏈接。如:商務部:《全年進出口總額31.54萬億元,增長3.4%》,网易财经,2020年1月16日, http://money163.com20/0115/16/F2UQLFGP002580S6.html。

  6.遵照新聞出版的有關規定,引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一律使用最新權威版本。
  三、來稿采用雙向匿名審稿制度。本刊不以任何名義收取費用。
  四、来稿不少于10000字,以15000至20000字为宜,须提供英文标题,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3~5个中英文关键词,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用*标示于首頁下注,如“*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型产业政策转型研究’(19CJL037)”,一篇文章所列基金项目不得超过3个。投稿邮件的正文须附上作者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术简历、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和联系电话。
  五、來稿請采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5版)注明文章所屬類別。
  六、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編輯部對來稿可作必要的修改和刪減,不同意者請在投稿時說明。
  七、本刊已授權“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網”“博看網”“超星網”“龍源網”等數據庫以數字出版物的形式轉載和使用本刊所載文章,如有不同意者請在投稿時聲明。
  八、本刊倡導良好學風,嚴格遵守學術規範。來稿引用文獻須注明出處,杜絕抄襲剽竊和弄虛作假。如發生侵犯他人著作權等侵權行爲,作者應賠償一切損失並承擔全部責任。


关于假冒《新經濟》名义实施诈骗行为的公告


尊敬的作者、讀者、學界同仁及各界人士:
  近一段时期以来,不断有作者、读者反映,有人以假网站等方式假冒《新經濟》杂志,实施各种非法行为,如发布虚假《新經濟》期刊出版版权信息,发布虚假征稿信息并非法收取编审服务费、版面费等费用,发布虚假本刊招聘信息和发行征订信息等。这些违法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新經濟》的形象和名誉,也使投稿人蒙受损失。对此,我刊积极取证并向相关部门举报,同时郑重声明:
  1.《新經濟》已于2023年改版,不向作者、投稿人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投稿费、审稿费、版面费等)。任何第三方机构和个人以在《新經濟》发表文章为由向作者或投稿人收取费用,均属于假冒本刊名义的诈骗行为。
  2.《新經濟》的投稿邮箱为skyxjj@gd.gov.cn,除此以外的投稿渠道均非本刊授权。
  3.廣大作者或投稿人請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4.作者或投稿人若收到类似诈骗信息,请保持高度警惕,并及时向《新經濟》编辑部、工商部门、公安机关等举报。
  5.作者或投稿人若有疑問,請撥打編輯部電話:020-38814403。
                                  
《新經濟》编辑部  
2024年1月